火箭军士官学校始建于1970年9月,积淀了近半个世纪的办学育人历史,近50年来,学校历届官兵在强军兴军的时代征程中砺剑前行、开拓进取。伴随着战略导弹部队战略需要调整,曾3次迁址、辗转4省、6次更名、6次整编。2017年7月,在全军院校大规模“降撤并改”的背景下,学校成为全军唯一一所恢复独立办学的院校。
目前,学校开办了导弹、通信、工程、装备维修等专业的士官职业技术教育,形成了士官职业技术教育、新兵训练、直招和定向培养士官入伍训练、预选士官培训以及部分专业士官、文职人员短训轮训“五类一体”的人才培养格局。年培训员额2万余人,在火箭军战略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“四个基地”“三个中心”的重要作用,被誉为“火箭军士官的摇篮”。
学校一校三地办学,是全军第一批开展士官教育、第一个创办士官专科本科教育的院校,是全军军事学会士官教育委员会所在地。多年来,学校勇立改革潮头,创造业内多个“第一”,为火箭军士官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、专业技能精、管理能力强的士官骨干人才。学校主营区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古九州之一的山东青州,下一步将迈向一线城市。
学校现有教授19人、副教授62人。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,二等功28人,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4人,全军爱军精武标兵、全军优秀教员、全军优秀参谋、全军优秀士官标兵10余人。同时,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、中国青年“五四奖章”获得者、被授予“热爱人民好军官”荣誉称号的烈士沈星,“全国技术能手”荣誉称号获得者、火箭军导弹专家汪徐胜,全国“三八红旗手”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晓霞,“全国巾帼建功标兵”顾爱云,八一勋章获得者“兵王”王忠心,“十大砺剑尖兵”潘海亮,“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”盛德华等一大批军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。
近年来,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0多项,发表科技论文1200余篇,有8项成果获军队院校教学成果奖,60余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。30余人在全国全军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奖,30余人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机械设计大赛中获一、二等奖。

温馨提示:
职位审核中...